关于经络归经的思考
《中药学》中每种药物都有归经,这不由得让我把他和针灸中的经络产生了联系。
我问过很多人,这个归经中的经,是否就是针灸里面的经络?
不同的人给我的答复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他就是我们理解的这药物作用于哪个脏腑。
比如 麻黄 归肺经,就说明这药走肺部。
然后也有人说,这里的归经是指有针灸里的 手太阴 肺经的循行路线。
可能程序员思维太久了,一时我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既然没想过他们都是对的,哈哈。
随后就放在了那里,直到我在网上开始看 《中药学》的视频教程时,这问题得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
视频里面的老师说,关于归经,怎么判定的呢?
主要是看患者服用药物后,主要治疗效果体现在哪个部位而得出来的。
所以有些药物是根据针灸经络来标的的,有些则是五脏六腑所标的的。
同时如今大都不刻意去记归经,而是通过药效来推。
到这里基本也就清楚归经是怎么回事了。
同样的药物的药性(寒热温凉)和五位(酸苦甘幸咸)也是这样判定的。
中医治疗理论,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于是通过根据病人病证下药,能治好热证的药就把他标的为寒凉药物。
能起到收敛的药物都给标的为酸味,毕竟酸收。
所以五位也未必就是药材他本来的滋味。
关于临床的思考
昨天科室遇到一个锁骨位置附近起囊肿的病人,然后师父建议他查下肺部CT和病部彩超。
我一时挺蒙圈的,这位置和肺部有什么关系?
师父说全身淋巴节都从肺部这边出去,所以这位置大都和肺部有关。
结果出来后,肺部确实有感染。
知道今天早上醒来,我又开始背经络了,我发现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好像刚好也经过那里。
是否在选药时,以及诊断时也可以参考经络循行路线来思考病变位置的病理。